篮球成为名族之魂的国度——立陶宛
加拿大人奈史密斯发明的篮球运动在美国普及后很多立陶宛移民投入到了这项运动。其中最出色的一位——弗兰克·卢宾(曾代表美国队出战柏林奥运会并取得金牌),和其他有志于篮球的立陶宛裔美国人把这项运动带回了他们的祖国。因此他也被尊称为“立陶宛篮球的祖父”。
1935年,克里奥丘纳斯和萨维奇卡斯(两位立陶宛裔美国人)长期留在立陶宛(弗兰克·卢宾在美国有比赛)从无到有开始建设立陶宛篮球,立陶宛篮球才有了后来的发展。
在波罗的海三国中,本来篮球水平最高的是拉脱维亚,在三十年代其篮球队曾以123:10的悬殊比分战胜过立陶宛。
1937年立陶宛在与拉脱维亚的一场比赛中仅以29–41告负。让人们看到了其篮球水平的巨大进步,立陶宛遂决心参加1937年的篮球欧锦赛。这一届欧锦赛中立陶宛篮球以克里奥丘纳斯为核心(他还身兼主教练和队长)的数名立陶宛裔美国球员一鸣惊人地杀入决赛,并以1分优势战胜意大利队夺得了欧锦赛冠军。也正是这一惊人胜利,大大提升了立陶宛人对篮球这一体育运动的热情。
1939年欧锦赛,随着弗兰克·卢宾的加盟立陶宛人再次夺得冠军。弗兰克·卢宾无可争议地获得最佳球员称号。在这次欧锦赛上立陶宛37:36战胜了拉脱维亚。这一历史性的转折清楚地说明,立陶宛在此时已经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最顶级的篮球队之一。
二战中,苏联侵占立陶宛之后大量立陶宛球员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流放。而恰恰在这立陶宛历史最黑暗的时刻,篮球成为了立陶宛人重拾民族尊严,反抗苏联侵略的精神载体。1944年,从战争中幸存的立陶宛人在废墟中建立了Žalgiris队 (这一名称来自立陶宛-波兰抵抗外族侵略的格伦瓦尔德之战)。在立陶宛人心目中这支篮球队在苏联联赛中的每一战都是为民族为国家抵抗苏联侵略之战。
1947年和1951年,Žalgiris队就两次夺得苏联联赛冠军, 此后的50年代则是由拉脱维亚的里加ASK和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迪纳摩交替夺冠。莫斯科“”中央陆军”在苏联当局“俄国必须赢”的行政干预下,Žalgiris打假球以完成政治任务(Žalgiris如果赢球,则球队所有人员会被发配到西伯利亚挖煤)。该情况直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末期才到以好转。
从1990年脱离苏联获得独立后,立陶宛男篮从巴塞罗那到北京连着五届奥运会闯入四强。
北美人发明了篮球,而立陶宛人把篮球作为民族传统和民族抵抗的象征。“上帝”是立陶宛人的第一信仰,而篮球这是立陶宛人的“第二信仰”。这就是立陶宛篮球穿过被苏联侵占、家园沦丧的历史荆棘生存至今并欣欣向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