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宝谈世界杯:从青训教父视角看中国足球的未来与挑战
- 技术基因缺失:徐根宝强调“抢逼围”只是手段,最终要靠脚下功夫
- 青训断层危机:崇明基地2000年首批学员中,仅20%坚持到职业队
- 联赛功利化:“金元足球退潮后,有些俱乐部连梯队教练工资都发不出”
世界杯热潮下的冷思考:徐根宝的足球哲学
卡塔尔世界杯的硝烟刚刚散去,但关于足球的讨论却从未停止。作为中国足球青训的奠基人,徐根宝的名字再次被球迷提起。这位78岁的老人,在崇明岛默默耕耘20余年,培养出武磊、张琳芃等一批国脚,他的理念与世界杯舞台上的强队有何共鸣?
“看世界杯不是看热闹,要学人家怎么‘种树’。”——徐根宝谈青训与职业足球
一、世界杯镜像:中国足球缺什么?
徐根宝在近期访谈中直言:“日本队能赢德国,是因为他们30年前就开始学巴西。我们呢?今天学西班牙,明天学意大利,根子没扎稳。”他以摩洛哥队为例——这支非洲黑马依靠本土青训+欧洲历练的模式闯入四强,而中国球员却鲜有能在五大联赛站稳脚跟者。
二、从崇明岛到世界杯:徐根宝的“十年树木”计划
在崇明基地的宿舍墙上,至今挂着2002年世界杯巴西队的合影。徐根宝要求学员每天观摩经典赛事,但更注重“下午4点到6点的训练雷打不动”。他推行“三从一大”(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模式,曾被质疑“过时”,但日本J联赛青训总监去年考察后却说:“这才是亚洲足球需要的纪律性。”
数据对比:
徐根宝基地年均输送职业球员5-8人,相当于某些足球强国一个城市的产出量
徐根宝基地年均输送职业球员5-8人,相当于某些足球强国一个城市的产出量
三、世界杯启示录:老帅的未竟之业
谈到梅西夺冠,徐根宝笑称:“如果武磊小时候有阿根廷的培训体系...”随即又严肃起来:“现在要做的是把崇明模式复制到全国。”他正在推动“足球特区”计划,主张将青训纳入义务教育选修课,并建议世界杯转播应强制搭配青训纪录片播放。
——本文根据徐根宝近期访谈及崇明基地调研整理